□王少英
閱讀提示|去年,我省共發生嚴重擾亂醫療秩序事件200多起,至少有58名醫務人員受到傷害。目前,我省90%的二級以上醫院已建立警務室,而醫院警務室的一個重要職能就是針對不斷升級的醫患矛盾引發的傷醫、擾醫、辱醫案件。記者調查發現,由於醫療專業性強而造成的醫患之間信息不對稱,是產生醫患矛盾的主因。
醫療技術日益精進凸顯醫患溝通疏忽
早年在醫院醫政科工作的錢鈞對醫療糾紛早有接觸,對醫患矛盾產生的原因,他有自己的總結:上世紀九十年代,醫療技術沒有現在發達,當時出現醫患糾紛大多是因為大夫經驗、水平和醫院設施不到位;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醫療資源緊張,開始有越來越多的醫患糾紛起於部分醫護人員不到位的責任心;現在,隨著醫療技術的精進和醫療系統管理制度的完善,近80%的醫患糾紛反饋出來的原因是醫生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不到位。
醫患間需要有效溝通,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理解和互信,但面對緊張的醫療資源,溝通時間從何而來,仍然是個問題。
醫療資源緊張溝通成為“奢侈品”
記者調查發現,就開封市的幾家綜合醫院來說,每天每位醫生的看診量基本在60人左右,稍有名氣的專家看診量相對更大,平均下來醫生給每位患者的問診時間只有短短的幾分鐘,在這幾分鐘的時間里,既要詢問病情、又要進行診斷,很難給患者詳細闡述治療全程。
“我每天既要看診,又要做手術,有時還要照顧住院患者,還要完成行政職責。連軸轉對我來說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一位一線醫生對記者說。
就患者而言,排完長長的掛號和候診隊伍常常需要很長時間,剛見到醫生一面還沒來得及說幾句話,就被送往檢查科室繼續排隊做檢查。經歷了千辛萬苦終於拿到檢查結果,醫生也給下了診斷和處方,但很多患者仍對自己的病情知之不詳,一旦自己謹遵醫囑仍未“藥到病除”,難免心生怨念。
醫患矛盾里沒有贏家大河報欲搭平臺助力醫患和諧
今年發生的“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2·17’北鋼醫院耳鼻喉科醫生被殺案”在社會上掀起了軒然大波,一個是45歲,正處在事業黃金期的醫生,一個是19歲,擁有花樣年華的少年,因為醫患糾紛,一個斷送了性命,一個斷送了前程。
醫患矛盾里沒有贏家,為減少惡性醫療糾紛的發生,媒體有責任也有義務為日益加深的醫患裂口“止血”。即日起,大河報《開封新聞》將開闢《醫患之間》專欄,讓患者與醫院、醫護人員之間良性互動,從不同視角對醫患糾紛進行剖析報道,搭建醫患和諧關係的橋梁。
親愛的讀者朋友,如果您和您的朋友正面臨著醫患糾紛的困擾,不妨說給大河君聽,如果您對醫患糾紛的化解有自己的獨到的看法和建議,不妨和大河君一起探討,讓我們一起為醫患和諧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聯繫方式:0371-23855002,18837151605或發送郵件至1694209797@qq.com (原標題:打造醫患溝通平臺,搭建醫患和諧橋梁)
- Jul 17 Thu 2014 08:08
打造醫患溝通平臺,搭建醫患和諧橋梁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